首页 > 党群工作 > 职工之家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观后感

6月25日,队里组织在淮党员干部前往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开展现场教学活动,在张刚队长的带领下,这次的参观学习经历记忆深刻。

下午两点的阳光透过82棵松的枝叶,在纪念馆的青石板上投下斑驳树影。那些看似苍翠的松树却暗藏压迫感——它们正是82位烈士生命的具象化,每道树皮皲裂恰似战士们未愈的伤疤。庄严肃穆的纪念馆如展开的史书,上馆三个展厅展现三重历史回响。

第一展厅:凝固的青春。白思才22岁的画像旁陈列着磨出毛边的笔记本,泛黄纸页上“抗战必胜”的钢笔字迹力透纸背。李云鹏的怀表永远停在1943年3月18日,表盘裂纹恰如刘老庄战斗的时间切片。玻璃柜里半块烧焦的党证,让我突然理解何为“用生命守护信仰”。

第二展厅:战场的复调。全景油画《血色黎明》采用仰视构图,让人身临其境如置身枪林弹雨中。动态投影再现了刺刀折断后,战士们用牙齿撕咬敌人咽喉的瞬间。最震撼的是交互沙盘,当手指划过淮阴地形,82个红点接连熄灭又亮起,象征着战士们前仆后继的悲壮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传承。

第三展厅:永恒的礼赞。朱德“英雄主义”手稿旁,泛黄的《新华日报》剪报拼成数字“82”。现代VR技术让陈毅元帅的题词“烈士丰碑,民族脊梁”在眼前立体浮现。当看到当代少先队员在松树下敬礼的影像,忽然明白那82棵松为何愈发葱郁——每片新叶都是后来者的致敬。

下馆的淮阴斗争史陈列馆则如时空隧道,土制地雷与缴获的日军钢盔构成残酷对比,芦苇荡里的运粮船模型藏着“水上秘密交通线”的智慧。触摸屏上可查阅327位烈士电子档案,指尖划过照片时,纪念馆突然响起《新四军军号》的旋律,惊飞了窗外的白鸽。

走出纪念馆时,夕阳正为82棵松树镀上金边。那些曾让我脊背发凉的树影,此刻分明是82位战士张开双臂的剪影,守护着脚下这片他们用刺刀丈量过的土地。

如今,那些动荡、战乱、风雨飘摇的日子早已远去,国家一片祥和安定。但我们不曾忘记如今的幸福是怎么来的,不曾忘记那些为赢得国家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战斗英雄,不曾忘记那为新中国成立添上浓墨重彩一笔的82位勇士。

此次现场教学活动不仅是一次参观,更是一生的激励。大家纷纷表示,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们崇高的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将激发的工作热情和奋进力量,切实转化为推动水文地质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快推进水文地质调查转型升级,构建新时代水文地质调查体系,为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用实干实绩实效,书写新时代的担当答卷。

静静的走在陵园中,看着那象征着82位勇士的松树在风中飘摇,默默地对着那沉睡的82位英魂说一声“安息”。

                                                  (唐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