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水文海洋院参加工作已有32个年头了,在我的青春岁月中,有繁忙而艰苦的奋斗时光、有欣喜而充实的收获岁月,我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单位的峥嵘岁月中去,这些岁月的点点滴滴都编织成了自己成长道路上的美好记忆,作为一年长同事、好朋友,愿就自己的青春记忆和奋斗故事来与大家共勉。
我在网上度了一下,青春是指18-40岁。如果这么计算的话,我的青春有两年是在江西求学,那时的人生信条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抑或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其余的青春时光应该是1990年参加工作以后在院实验室度过的,这是我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光阴,总的感受是:适逢国家改革开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时光,投身其中,感觉自己是幸运的一代人,青春在时代的大熔炉里锻炼才能熠熠生辉,深深体会到了奋斗的青春的丰富内涵。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1990年,第二水文队内成立的勘探公司更名为江苏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大伙的主要工作似乎也由水文地质开始往工程地质转移了,队伍开始逐渐走出淮安,走出江苏,毛头小伙的我跟在工程勘探队伍的前辈后头走南闯北,在每个工程项目现场“流动实验室”里,由刚到单位进行水土化学分析开始学做土工试验,感觉土工试验力气活成分多些,每次搬移那些又硬又重的仪器设备,简直就是一件苦差事,而每到一地三两月是常事,几个工程一出,开始真正有些地质工作者的感觉了。那时奖金只有十来块钱一天,但大伙工作都非常认真、刻苦,感觉单位那时开始创业了。单位的逐步壮大成型也成就了我的奋斗青春。
青春是用来坚持的。资料显示,1997年单位的年产值达到1300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破万元。记得,那年香港回归的时候,我正坚持在南京八卦洲二桥项目工地。我的中级职称申报表是这样总结我那段时间的青春经历的:作为实验室土工试验组长的我熟悉专业知识和业务,每项工作都得心应手。平时始终保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多次带队到野外完成重大工程的土工测试任务,受到合作方的好评和赞扬。不管严寒还是酷暑,只要任务安排下来我都带头到野外一线,前后有两个春节是在项目工地度过。单位众多个青春奋斗者们的默默坚持,到2010年时,水勘院产值过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近7万元,位列省局同行前列,也是淮安发展较好单位的象征,明显的特征是院里领导往江南、省局输送的人数比别的单位要多,以及那时的我们对象比较好找了。
青春是用来成长的。良好的发展氛围能使青春充实、成长,后来的青岛湾大桥、胶州湾大桥、港珠澳大桥、南京三、四、五桥、南京地铁十号、十二号线等勘察项目都留下了我青春的足印。青春的成长使我后来多次成为院先进生产工作者、院优秀党员,成为实验室支部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就跟同行公认单位为“水上勘察铁军”称号一样,在实验室工作的二十四年,记录了我青春成长的全过程,有些许自豪全无遗憾。
青春是一首歌,就应充满激情,青春是一艘船,就应扬帆起航。青春的行囊里满是五颜六色的理想。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有伟大民族梦想指引方向,希望地质青年们坚守地质报国初心,创造出日新月异的水文海洋院。(讲述人:水文海洋院综合办主任、综合党支部书记 许永斌。)